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两国虽曾经过数天磋商愿意停止贸易战,但没想到美国变脸,因而中美贸易战卷土重来,美国对中国征商品关税,面对着美国一意孤行施行关税计划,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服装市场,都受到了不少的影响。更有甚者,日前有有媒体采访发现,在美国境内居然无法买到美国知名防辐射服品牌泰莱可的产品。
中美贸易战下服装市场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也是我国贸易出口的重要组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
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10大市场中,美国居首。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达到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5.5%。从出口结构来看,以服装出口为主,2017年占比为73%,纺织品出口为辅,占比为27%。
所以,自从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就首当其冲。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美国纺织品服装从全球进口量约为649.7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2018年1月份美国纺织品服装从全球进口量约为56.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5%。
美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进口国为:中国、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墨西哥、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南韩、洪都拉斯及加拿大等。2015年,前四大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为中国、越南、印度及墨西哥,占比分别为37.25%、9.43%、6.68%及4.52%。
贸易战没有赢家,片面加征关税只是手段和借口,是美方试图以经贸议题推销政治目的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以美国经济未来增长为筹码,以牺牲美国企业和民众的利益为代价,维护的只是少数集团的利益。中方不可能牺牲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去寻求对美国的妥协,从这个角度看,美方挑起贸易战并无十足胜算。
另外,从经贸角度看,经贸摩擦对美国国内民众和许多企业来说得不偿失。对外货物贸易逆差过大是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由头,但是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低储蓄、高消费,本国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需要进口大量消费品。货物贸易逆差实质上是美国利用别国剩余储蓄,来维持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来自国外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美国民众实际购买力,提高了底层民众的福利。单方面提高关税,最终受害的是美国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加征关税的做法在不断抬升美国的物价。比如,遭受加州山火面临重建的灾民被高额建筑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据美国福克斯新闻8月11日报道,由于美国部分建筑材料依赖进口,加征关税的做法使木材、干墙、钉子等物件的进口成本大涨。据一位建筑协会官员估算,关税可能会使一套加州典型住宅的重建价格增加近2万美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美方的举措使中美两国失去全球产业链分工带来的利益。按照美国“301调查”报告提出的一些捕风捉影的问题来制裁中国,首先会使连接全球产业的信用链条被切断,信用链条被阻断之后又会失去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连接。其结果是,本来属于市场选择产物的全球化分工、合作与贸易,以及在这些机制下各国市场行为所产生的收益都会失去。
日前,媒体在采访中发现,美国知名防辐射服品牌泰莱可的产品,在美国居然无法买到。据泰莱可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贸易战使得美国海关申报流程复杂,且前期没有作好应对,致使在中国代加工的一部分产品断供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