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婴幼儿营养补充的重要食物,奶粉的健康与安全一直是爸爸妈妈们关注的热点。虽然相关部门层层把关,但是,从好孕2000自新浪新闻中心摘录的“婴幼儿检测报告48批次上黑榜”一文看来。国内的奶粉市场依然存在一些污点,需要爸爸妈妈们多予以注意。

劣质奶粉对人体的影响
【新华社上海5月7日电】刚刚经历过最严审核的乳业再度“地震”:国家食药监总局5日公布了2014年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检测报告,抽检样品1565批次,不合格样品48批次,不合格产品被责令召回,2家企业因此失去了婴幼儿奶粉许可证,十家企业停产整改。这是国家2014年对国产奶粉实施了“生死大考”的换证审核后,首次大规模公布抽检结果。
从抽检的合格率看,国产抽检样品1365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44批次;进口样品抽检200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4批次,目前不合格产品均被责令召回。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抽检不仅对国产品牌实现了全覆盖,还大规模地公布了不合格企业的详细信息。
哪些企业上“黑榜”?
“奶粉国家队”涉及
2013年以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曾牵头对外推介了3批奶粉新产品名单,涉及了19家企业,被称为“奶粉国家队”。此次检测不合格名单中,黑龙江龙丹、飞鹤、哈尔滨太子、高原之宝等4个品牌就是推介产品。
四个进口品牌中招
进口不合格产品中有2批次存在一般风险,分别为福州迪瑞贸易有限公司经销的原产西班牙的宝露芬品牌乳粉、武汉美斯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经销的原产奥地利的Holle品牌乳粉。与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但不存在食品安全风险的2批次,分别为申维健怡贸易(深圳)有限公司经销的原产荷兰的玛米力品牌乳粉、北京百慧智业科技有限公司经销的原产瑞士的Tanilac(R)品牌乳粉。
两家企业“失证”
此次检测,直接导致了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因被查出黄曲霉毒素超标和阪崎肠杆菌,被依法吊销了婴幼儿乳品生产许可证,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则被依法注销许可证。
十家企业“整改”
刚刚经历换证的“生死大考”,就有数个批次出现不合格,截至目前仍有10家企业正停产整改,其中六家来自黑龙江。其他11家企业已整改合格恢复正常生产。
黄曲霉毒素
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
人体感染途径
1.由受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污染的植物性食物摄入
2.经饲料而进入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M1)
它们为何上“黑榜”?
近一半是非安全性问题
记者梳理后也发现,此次不合格的奶粉产品并非都危害食品安全,其中近一半是非安全性问题,在国产44个批次中有21个批次是包装标签明示值不符。例如,维生素C、铜、铁、锌、维生素B1等营养素指标与标签明示的含量不符等。此次曝光企业飞鹤发布声明称,造成含量不符的原因是产品标签印刷错误。
12批次营养素“虚标”
还有12个批次存在营养素“虚标”问题。例如维生素C、氯、锰、硒、铁、钙等营养素指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记者查阅了所有涉及的具体数值发现,这些不合格几乎都是企业“虚标”,即明明营养素含量没有这么多,却在标签上虚标了2倍甚至3倍。
11个批次存较高风险
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11个危害食品安全的高风险批次,分别是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的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贝登(福建)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5批次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杨凌圣妃乳业有限公司的2批次样品检出菌落总数超标,陕西金牛乳业有限公司的1批次样品检出硝酸盐超标。
分布
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
特性
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危害
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经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在肝脏、肾脏,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组织中
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从这篇《婴幼儿检测报告48批次上黑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前奶粉市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质量的提升与保证,离不开有关部门的监督,也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监督。所以,大家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不仅要时常关注使用后的效果,在发现异常的时候还要积极的向相关的部门反映,督促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检测与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