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妈妈到了怀孕第二周了。对于很多孕期反应不是很强烈的准妈妈来说,这个时候也许还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怀孕了。但其实幸福的种子已经在肚子里种下,并且正在日益长大。那么,准妈妈到了怀孕第二周的时候,胎儿的发育情况如何,准妈妈们一般又有哪些变化呢?让好孕2000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胎儿发育
进入怀孕第二周后期,准妈妈已经进入排卵期,现在就应该做好准备了。准妈妈的身体会排出成熟的卵子到达输卵管。成熟的卵子直径约0.2mm,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肉眼也可以看见。卵子排出后15-18小时内受精能力最强,排出30小时后就会发生变性而逐渐失去受精能力。
怀孕第二周胎儿发育图
男性分泌的精液中充满成熟的精子。成熟的精子很小,约50μm长,形状像蝌蚪,拖着长长的尾巴,依靠尾部的摆动,向前移动得很快,速度为每分钟2-3mm。同房后,极少数精子进入女性输卵管,仅有1个或几个精子能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将在子宫着床发育成胎儿。
二、准妈妈变化
在本周,准妈妈的体型和体重基本没有变化。准妈妈会在本周,也就是月经期结束后进入第2周后期进入排卵期,准妈妈会在这一周末排出成熟的卵子,健康的精子也在准爸爸体内不断成熟,等待着与卵子相遇。所以本周末是准妈妈的最佳受孕期,一旦卵子和精子相遇,您就成为准妈妈了。
有的准妈妈在排卵期可能出现心情低落、脾气暴躁等症状,情绪波动较大。现在准妈妈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准爸爸共同调整身体状态,在最佳时间完成你们的使命。
三、孕育建议
现在,准妈妈的月经期已经结束,根据基础体温准妈妈会发现已经进入排卵期。在准妈妈还没有感觉宝宝来临时,就应该着手准备胎教计划了。从现在开始,准妈妈就可以积极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迎接小宝宝的到来。
准妈妈们在孕期的情绪会对宝宝的未来气质有很大影响。中国科协在2015年09月29日举行的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公布了一项对800名孕妇的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孕期接受心理干预的母亲,其宝宝气质为易养类的比例为87.9%,高出未接受孕期心理干预组宝宝6个百分点。
研究人员在国内随机抽取800名符合条件的妇女分为心理干预组(386例)和常规随访组(414例)。其中,心理干预组对怀孕24至30周的孕妇进行集体心理干预6次,5次为孕妇课程,1次为丈夫课程,每周1次90分钟,每次10至15人,以小组集体讨论和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产后3个月共有598名婴儿由母亲用早期婴儿气质问卷评价婴儿气质,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中婴儿气质为易养型的比例为87.9%,明显高于常规随访组(81.7%)。
情绪胎教的具体方法:这段时间要维持好夫妻感情,和谐的夫妻生活有助于精卵结合,为新生命的诞生奠定基础。在平时你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消除紧张和不安,可以试着听轻音乐或者看杂志等来调节。
情绪胎教注意事项:准妈妈在妊娠期间的所作所闻,乃至梦中的感受,都可以转变为内环境的变化信息,在不知不觉中传给胎宝宝。而恶劣的情绪必然会给胎宝宝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情绪稳定的孕妈妈,才有可能生育一个聪明的小宝宝。
通过准妈妈怀孕第二周怀孕图片,大家可以大概预想到宝宝在自己肚子里的形态了。为了让肚子里的卵子与准爸爸的精子顺利结合,孕育一个健康聪慧的宝宝,准妈妈们务必要注意以上孕育建议哦!
怀孕了自己有感觉吗?是不是只有通过试纸检测,或者去医院检测才能知道自己怀了呢?由于大家经常看到某些女性怀孕了,直到分娩而不自知的新闻,可能会产生这样的错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妈妈到了怀孕第二周了。对于很多孕期反应不是很强烈的准妈妈来说,这个时候也许还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怀孕了。
当准妈妈发现规律的老朋友没有准时到来时,就可能怀孕了。然而,对于大部分准妈妈来说,这种事并不容易把握。许多人都是到了几周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的。
怀孕34周,离分娩差不多就一步之遥了。这个时候,准妈妈们的身体变的更加迟钝,更加不便了。为了顺利的度过最后的这段孕期,准妈妈们应加强对孕妇注意事项的认识。
生儿育女是女性结婚以后所要面临的头等大事,为此,许多青年男女不惜调整饮食,更换工作环境,夜夜奋战,只为迎来命运中的天使。
时间在变,世界在变,生活也在变。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每一天都只是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吃饭,睡觉,工作。但是,其实在这些平凡的工作模式中,每天都有着不同的精彩在上演。
搞笑儿童图片又来了,熊孩子、萌娃齐上阵,希望能让大家的生活变的多姿多彩,不说多的,上图。
十月怀胎,对孕期准妈妈来说是个既艰辛而又漫长的历程。还好,有一个没好的生命在肚子里孕育,还有,现在的准爸爸们的悉心照料,以及公婆、亲戚朋友的关心
有不少妈咪发现,生完小孩后也生出两只萝卜腿!将近八成八的妇女在怀孕后,因为胎儿的重量而使得腿部承受过大压力,导致腿部血液循环系统受损而造成静脉曲张现象。
结了婚,就准备要孩子了,但是,准妈妈有哪些备孕禁忌您知道吗?为了顺利的怀上孩子,生育一个健康聪慧的宝宝,这些备孕禁忌可不能轻易触犯哦。
更多母婴知识,请下载母婴知识宝典.rar
版权所有 北京优银嘉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8029467号-1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任何判断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