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是在孕妇分娩发生异常时的常见处理方式,为了减少顺产的痛苦,许多非正规的医院也往往会建议准妈妈们主动要求剖腹产。值得注意的是,剖腹产只是一种应急处理方式,并不是最佳的分娩方式。另外,由于剖腹产的特殊性,在产后一定要小心护理,各种产后护理注意事项不可小视。那么,剖腹产产后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让好孕2000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剖腹产产后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产后的6个小时内,对于产妇来说,要保持仰躺的姿势,在手术后回到病房的话就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
2、腹部放置沙袋,护士会在产妇的腹部放置一个沙袋,这样做是为了减少腹部伤口的渗血
3、宝宝饿了,妈妈一定及时哺乳。宝宝的吸吮还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使伤口尽快复原。
4、在剖腹产后的6个小时内,产妇不要进食,如果产妇吃东西的话就会导致肠胃受到刺激,会产生腹胀的感觉。
产后第一天(6小时以后)
1、躺着的姿势
产妇产后平卧6小时以后就可以枕枕头了,这时最好采用侧卧位,可以将被子或毯子垫在背后,使身体和床成20~30角度,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移动时对伤口的振动和牵拉痛,会觉得舒服一些。
2、止痛的办法
麻药过来以后,大多数产妇会感觉腹部伤口疼痛,这时可以请医生开些处方药,或者可以使用阵痛泵缓解痛苦。
3、尽快进食
剖腹产6小时以后可以饮用一些排气类的汤,如萝卜汤等,以增强肠蠕动,促进酵产气多的食物,如糖类、黄豆、豆浆、淀粉类食物,应该少吃或不吃,以防腹胀更加严重。
4、尽早活动
剖腹产之后,产妇要特别的注意保暖以及要保持各种的管道的通畅情况,还要保证自身的私处卫生。
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时,12小时后,产妇在家人或护士的帮助下可以改变体位,翻翻身、动动腿,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
24小时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并下床慢慢活动,条件允许还应该下地走一走,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伤口愈合更加迅速,并能增加胃肠蠕动,尽早排气,还可预防肠粘连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塞。
产后第一个星期大量饮水;产后的三到五天内,妈妈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伤口仍然疼痛,年轻的妈妈会有便秘肿胀的感觉,这是麻醉引起的,因此大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引用热茶和不低于室内温度的水,这些都能促进肠子的蠕动。
5、及时排便
剖腹产后,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因此更应该按正常的作息,养成习惯,及时大小便。
6、请大家都来帮忙
剖腹产的妈妈一般是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年轻妈妈需要找好能够帮助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做饭和带孩子的帮手。
7、饮食
当产妇排气后,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宜富有营养且容易消化。可以选择蛋汤、烂粥、面条等,然后依产妇体质,饮食再逐渐恢复到正常。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急于喝一些油腻的下奶汤,例如鸡汤、肉汤等等。
8、分娩后两个月内不要负重
这个时候,不要提举任何比自己的宝宝更重的东西,而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高、增重,妈妈的力量也在逐渐增强,分娩两个月左右可以尝试走楼梯了,一天之中上、下一层楼足够了,刚开始的时候甚至要比这个运动量还要小。
9、不要自己开车
在产后头两、三个星期不要自己开车。踩离合器、刹车和油门此时对新妈妈来说还是一件费劲的事情,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很可能不能作出迅速的反应。
10、锻炼
可以开始做一些运动骨盆的体操了,这是非常简单但效果很好的练习,妈妈们先尝试收缩阴道的肌肉,然后尝试着上提阴道,数到十下的时候,再放松。
11、产后尽力排尿
剖宫产前给产妇放置导尿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待膀胱肌肉恢复收缩排尿功能后拔掉。拔管后,只要一有尿意就努力去自解,否则,再保留导尿管容易引起尿路细菌感染。
只要体力允许,尽早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不仅可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原。还可避免术后肠粘连,血栓性静脉炎形成。
剖腹产产后护理注意事项有哪些?以上就是相关的介绍。无论什么要的分娩方式,对于妈妈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分娩以后,妈妈的身体都很虚弱,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来进行恢复。丈夫以及家人要给予妈妈更多的体贴与呵护。主动的帮助带孩子,处理家务等,让准妈妈能尽快的恢复体能以及身体其他方面的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