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转眼宝宝已经长大了,也到该如何学习自理能力的时候了。三岁之前,完全是由爸爸妈妈照顾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宝宝过的是小王子小公主一般的生活。这就出现了有些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那么如何提高宝宝生活自理能力呢?快来和小编看一看吧。
1、教育孩子从最简单的事做起
孩子最先学会的往往是最简单的动作,然后才开始学较复杂的动作。因此,成人应该遵循孩子动作发展的规律,把握好训练的进程,只有这样,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2、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孩子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直接原因是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父母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时,父母就要让孩子接触到劳动上,当然包括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3、鼓励孩子做分内事情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孩子在做自己分内事情的时候,内心总是充满了希望,想方设法要把事情顺利的完成。这个时候父母如果横加阻拦,就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自理念头打破了。孩子的欣喜一旦被埋没,就不会再产生对所做事情的兴趣。随着父母阻止的深入,孩子就不再对任何事情动手去做了。如果孩子形成了依赖的心理,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去代劳了,就不会去自理了。因此说孩子分内的事情,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4、始终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
作为父母认识到了自理能力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始终保持积极地态度,不能看到孩子差不多具备了就半途而废、草草了结。因为孩子的能力建设始终伴关系到其成长的好坏,伴随着孩子的终身成长。
5、做孩子的榜样
由于孩子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爸爸妈妈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6、对孩子积极的自理少批评
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孩子开始学着自理了。对这种积极地动手能力要始终相信孩子的能力,不管结果怎样,孩子毕竟亲自去做了。即使最后孩子没有成功,也不能嘲笑讥讽,极力批评。因为孩子在积极的做事情的时候,是内心兴趣所致,这是好的一方面。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这种自理兴趣。
以上就是如何提高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的介绍,爸爸妈妈们都了解了吧。生活自理能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父母对子女最大的爱不在于给予他们多少金钱、物质,而是教给他们如何生存的能力。培养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小事做起,为今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